治療項目

rTMS經顱磁刺激療法

rTMS經顱磁刺激療法

rTMS經顱磁刺激療法

Product details
睡眠/情緒・專業介入

經顱磁刺激療法(rTMS)|重整大腦節律

以外部磁場在目標腦區誘發極微弱電流,像「節拍器」一樣校正失衡的腦網路節律;過度亢奮降噪、低反應被喚醒,讓情緒、專注與睡眠回到健康軌道。可與 SGB(星狀神經節阻斷術)整合,雙向機轉互補。

什麼是 rTMS?為什麼與睡眠/情緒有關?

rTMS(經顱磁刺激療法)在頭皮外以快速變化的磁場,於目標大腦皮質誘發極微弱電流,調整腦網路的活動強度與節律

節律校正(Reset)

降低過度活化的腦區反應、提升反應不足的腦區,回到穩定節律。

神經可塑性(Learn)

重複刺激促進長期增強(LTP)突觸重塑,讓較健康的節律穩定寫入神經連結,改善可延續到療程後。

網路重整(Control)

強化前額葉情緒腦(杏仁核等)的自上而下調控,同時降低預設模式網路(DMN)的過度反芻與雜訊。

誰可能適合考慮 rTMS?

  • 重度憂鬱症:藥物反應有限或副作用影響生活者。
  • 夜間過度警覺的失眠:入睡困難、淺眠多醒、腦內停不下來。
  • 焦慮高張/壓力型:長期緊繃、易受驚、心悸胸悶等自律神經症狀。
  • 偏好非藥物選項:希望降低藥物負擔或有副作用顧慮者。
rTMS 經顱磁刺激療法,憂鬱,失眠,焦慮,睡眠障礙
rTMS|經顱磁刺激儀器

我會看到哪些改變?

憂鬱

第 1–2 週:心情陰影變淡、行動力回來。
第 3–4 週:興趣與效率提升、思緒較不被反芻綁架。

生活加分:與家人互動更順、步調回軌道。

焦慮

第 1–2 週:緊繃感下降、心悸減少。
第 3–4 週:雜念音量變小、專注與社交應對更到位。

生活加分:白天更穩、不易被情緒牽動。

失眠

第 1–2 週:夜間過度警覺下降、入睡時間縮短;半夜醒來次數可能減少。
第 3–4 週:睡眠連續性與白天精神穩定度提升。

生活加分:醒來清爽、步調回軌道。

註:實際改善幅度與所需週數會依個人狀況而異。

安全性與注意事項(治療過程感受)

rTMS 常見感受
  • 頭皮短暫的緊痠、刺麻或敲擊感。
  • 可能有輕微頭痛或短暫疲倦,多數人可自行緩解。
  • 治療當下可正常溝通與回應,結束後可照常安排日程。
請先告知並評估的狀況
  • 頭頸部近線圈範圍內的金屬/電子植入物(例如早期型人工耳蝸、動脈夾等)。
  • 未控制的癲癇或近期出現抽搐發作。
  • 近期嚴重頭部外傷或尚未穩定的神經學狀態。
  • 懷孕或備孕中(將與醫師討論評估與安排)。

可能的變化

1–2 週:夜間過度警覺下降、入睡時間縮短;半夜醒來次數可能減少。
3–4 週:睡眠連續性與白天精神穩定度提升。

實際進展依個人狀況而異,醫師將於回診持續追蹤並調整方案。

整合治療|rTMS × SGB

為什麼合併?

  • 雙向機轉互補:rTMS 著重自上而下的前額葉—情緒網路重整;SGB 著重自下而上的交感降噪。
  • 臨床協同:SGB 可先降噪,rTMS 將較健康的節律「寫入」腦網路,更容易把改善留住。
  • 何時必要考慮:重度憂鬱、夜間過度警覺明顯、焦慮高張且對單一介入反應有限、希望縮短起效時間、或藥物副作用限制者。

建議流程

第 0 週:完整評估與目標設定,啟動 rTMS 初始療程(4–6 週)。
第 1–2 週:若夜間過度警覺明顯,可合併 SGB 作為加速安定。
第 2–3 週:若反應不足,可加入或調整 SGB 次數/左右側。
維持期:依反應安排 rTMS 維持/加強;SGB 追加入療程由醫師個別化調整。

SGB 的次數、左右側與間隔需經超音波導引之個別評估;合併治療的先後與頻率依症狀與耐受度微調。

rTMS × SGB 簡易對照表

面向 rTMS SGB
主要目標 前額葉-情緒腦網路節律與連結 頸部交感鏈(星狀神經節)活性
作用方向 強化前額葉控制、降低反芻與過度情緒反應 降低交感過度喚起、穩定夜間警覺
常見應用焦點 憂鬱、焦慮、失眠 夜間過度警覺、心悸緊繃、淺眠多夢
預期起效 多在第 2–4 週出現明顯變化 部分個案可較快感到夜間安定
維持策略 完成初始療程後依反應安排維持/加強 視需要規劃追加入療程
適合情境 白天情緒/專注不穩、負向反芻明顯 夜間過度警覺主導的睡眠困擾

rTMS 治療時間與頻率(FAQ)

一次治療需要多久?

多數 rTMS 流程約 20–30 分鐘;亦有更精簡的臨床流程可在數分鐘內完成(依個別評估決定)。

一週要做幾次?

常見安排 每週 5 次;亦可依作息與耐受度調整為 每週 3–5 次

初始療程總共多久/幾次?

通常 4–6 週,約 20–30 次

多久會開始有感?

多數人在 第 2–4 週感到明顯變化(情緒、專注、睡眠穩定度)。

需要維持或加強嗎?
完成初始療程後可視反應規劃:
  • 維持:1–2 週 1 次,連續 4–8 週 或依個別狀況調整。
  • 加強:若日後症狀回升,可短期 每週 2–3 次、連續 2–3 週 作補強。

實際時長、頻率與週數由醫師依症狀型態、既往治療與生活作息個別化訂定;SGB 的療程與時點亦同。

預約與聯絡

樂善診所|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260號
電話 02-27902600|LINE 預約 加入好友

看診採預約制;首次評估建議攜帶既往檢查報告與目前藥物清單。